中國(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峰會隆重召開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質量強國戰略被放在突出位置,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是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是推動我國產業價值鏈升級和更好融入全球供給體系的有力推手,在減少國際市場壁壘、強化國內市場準入、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等方面有著積極作用。隨著我國服務水平和國際話語權的進一步提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在構建開放包容、互信高效的貿易協調機制、助力進一步對外開放和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市場規模不斷增加,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吸收外資水平進一步提高。2018年,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21%,有1861家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收入同比增長35.68%,一大批規模大、水平高、能力強的中國檢驗檢測品牌正在快速形成。2018年,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吸收外商投資企業數和投資額同比均呈現翻倍增長,在高技術服務業的八個行業中表現出色。商務部服務外包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7月,檢驗檢測服務外包增長迅猛,離岸執行額同比增長122.8%。
江蘇省常州市在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外包集聚發展方面擁有獨特亮點。在周邊蘇州、無錫、南京等老牌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包圍下,常州堅持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積極推動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發展,完善檢驗檢測認證產業載體建設和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為常州整體產業轉型提供有力支撐,為國家檢驗檢測服務行業發展樹立新的標桿。作為江蘇省首批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常州擁有良好的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發展基礎,目前已落地常州的檢驗檢測認證企業既有全球鑒定、測試和認證服務的領導者和創新者,又有國內食品細分領域安全標準的制定者,這些企業引領了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新標準。
2019年9月27日,中國(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峰會在常州市隆重舉行,來自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國家質檢總局、江蘇省政府、常州市政府、部分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全球檢驗檢測認證知名企業、國內檢驗檢測認證領軍企業、資深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代表等120位產業鏈嘉賓集聚一堂,圍繞“質量引擎,智檢護航”這一主題,聚焦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如何提升質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展開廣泛深入的討論。
本次峰會在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和常州市人民政府的共同指導下,由常州市商務局和常州市天寧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江蘇常州天寧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中國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具體承辦。峰會由商務部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杰和常州市天寧區委常委、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曹志偉主持,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和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曹佳中致辭。
邢厚媛主任指出,面對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復雜形勢,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要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產業鏈水平,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發達的檢驗檢測認證產業,是制造業商務流程外包的重要領域,更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服務保障產業,建設制造強國,需要強大的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做技術支撐。發達的檢驗檢測認證產業能夠推動中國產業鏈、價值鏈地位提高,促使中國制造業和加工工業高水平融入全球供給體系,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曹佳中常務副市長認為,隨著國家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實施,產業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四新”經濟等新業態蓬勃發展,檢驗檢測認證產業迎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常州是全國8個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之一,常州市各級政府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支持中國常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建設工作,全力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更加精準、更加高效的政策服務,努力營造園區發展的良好產業生態。
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管司副司長喬東,中國第三方檢測與認證服務龍頭企業華測檢測認證集團(CTI)副總裁曾嘯虎,北京萊伯泰科(Labtech)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克博士,英國勞氏質量認證(LRQA)東北亞區總經理王崧分別以 “構建技術秩序,促進高質量發展”、“檢驗檢測資質認定制度改革與發展”、“新常態,新模式,新變革下檢驗檢測行業的創新需求”、“智能化時代的分析檢測”、“認證邁進大數據時代”等為題目發表演講。
劉兆彬認為,技術秩序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要條件,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新架構是技術秩序的基石,檢驗檢測和認證要為其他產業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秩序架構,要站在技術秩序的高度 促進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曾嘯虎從經濟基本面、技術基本面和改革基本面三個角度闡述了新常態、新模式、新變革背景下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的創新需求,認為檢驗檢測的基本定位、功能、方法論沒有根本的改變;但隨著新商業模式創新、流程創新、標準創新帶來的變化要求法律法規的更新也要加快;應回到基本面、做好在公正和準確基礎上的數據生產功能;應持續應用新技術提升數據生產、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的效率;應組建跨學科、能力組別的專家團隊來加強評估工作;應在以上基礎上持續更新標準。